香港道訊
(第204期)
|
2024年 12月出版
|
「幽默」一詞是林語堂先生對英文「Humour」一詞的翻譯,現今已是一個通用的詞彙,成為日常用語;然則,「幽默」的具體意思為何?也許每人有每人的定義,但我們可看看林語堂先生自己的說法:「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愈妙。」(〈幽默雜話〉)總括來說就是「隱而不露」和一個「妙」字。這其實與傳統的道家、老莊思想所提倡的「不為天下先」和「逆向思維」是不謀而合的。有時「大道理」不一定要用嚴肅的言詞才能表達,反而通過靜默的沉思與不同方向的反省更能心領神會,深入理解個中之「妙」。我們且看看各位主筆如何理解「幽默」。
首先李達義〈中國式幽默〉認為中國式的幽默可能跟西方的Humour不盡相同,更不是一些單純惹笑或搞笑的東西可與比擬,從幾千年前開始,中國人已經通過非直接的方式,用談笑風生、嬉笑怒罵的語言,闡述自己的思想,或者迂迴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中國式的幽默更多的是基於生活智慧和洞察力,針貶時弊或者對人性弱點的批判,使人們警惕和改正。林漢標在〈莊子:由幽默到悟道〉一文指出莊子是中國幽默的始祖,莊子的幽默是一種智慧的流露,他慣用滑稽的故事表達深刻的哲理,用詼諧的語氣諷刺世俗的觀念。莊子寫下很多幽默而富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如:「道在屎溺」、「無用之用」的大樹、「吮癰舐痔」的諂媚之徒、「尾生抱柱」的癡漢等等。莊子不單是對別人幽默,對自己也同樣幽默,甚至拿自己的葬禮來嘲諷一番。莊子自嘲的幽默,令人反思良多。至於心言的〈弘道所需的幽默與技巧〉以道家典籍的詼諧表達形式,及神仙遊戲人間的例子,指出道教弘道本來就應該靈活生動,但也要因應場合而作出調整,而且不能為了引人發笑而作沒意義的事。再者,近年各宗教都積極培訓講經人才,以靈活、有趣的方式弘法,道教也應該好好思索未來的弘道方向。朱耀光的〈幽默:智慧之表現〉則從幽自己一默、幽他人一默、幽社會一默和幽時代一默4個層面探討,發現幽默除了帶給人歡笑,更是智慧之表現,如果沒有對人性的洞悉、對人文的關懷,沒有藝術化的語言,那是幽不起默的。
其實,幽默並非只有單向式地「奉獻」給別人,我們也應以開闊的胸懷「享受」別人對自己的幽默,正如林語堂自己所說的:「人生在世為何?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論語》半月刊創刊題辭》)
|
內容簡介
|
編者的話 /
P1 |
|
【全真傳真】廣東道教全真派的傳承與現狀
/ P11 |
|
中國式幽默
/ P2-3 |
|
【沿河慢步】豁達與幽默
/ P12 |
|
莊子:由幽默到悟道
/ P4-5 |
|
【香港地】孔雀明王
/ P13 |
|
弘道所需的幽默與技巧
/ P6-7 |
|
【中西會】送給渾沌的花束
/ P14 |
|
幽默:智慧之表現
/ P8-9 |
|
【難道集】
面試記 / P15 |
|
【道漫漫】道家思想中的幽默
/ P10 |
|
【非常夢】告別無知
/ P16 |
|
|
督印:黃健榮 主編: 趙球大 出版:香港道教學院
地址:新界屯門青松觀路28號綜合大樓三樓 香港道教學院 電話:(852)23708870 電郵:hktc@daoist.org
2000 - 2019© 青松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