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訊 (第205期)

2025年 2 月出版

   送龍迎蛇,又到新春。新春期間香港人見面的第一句就是「恭喜發財」,「發財」的廣義意思就是經濟發達,並由此惠澤百姓,大家都能過著物質豐盛的日子。自從香港社會進入商業時代以來,經濟的發展就如同在河上飄浮的無錨小舟,隨水而行,不能停止,每年都必須有所增長,否則就是經濟衰退,大家都會感到不安!然而,經濟的發展是否只應考慮「發財」,還是應該通過多方面的考量和商議才能出現較理想的效果?在面對大環境下的經濟發展,又有何現象是我們的主筆們所關心的?以下就讓我們看看吧。
首先,李達義的〈經濟•人心〉談及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用以滿足生活的需要。經濟現象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分為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微觀經濟中的供求關係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的思想方法、一言一行,一方面受經濟影響,另一方面亦會倒轉過來影響經濟,經濟心理學因而受到關注。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財富自由,不需要為金錢煩惱;然而,人還得提高自己的修養、端正對物質的態度、量入為出、善於積蓄儲備,才有機會達到財富自由。林漢標的〈資本主義精神與道教財富觀〉提到韋伯認為新教倫理可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道教卻不具備西方的資本主義精神,但其實只要符合天道的法則,道教並不排斥對財富的追求。另外,韋伯以西方文化二元對立的方法及新教倫理概念去解讀中國道教是有問題的,資本主義的興起是西方個人主義的產物,與中國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論思想格格不入,道教不但沒有排斥財富,而且在坊間不少人供奉財神,形成獨特的財神文化。道教的財富觀包括了「均富思想」、「生財有道」、「太平社會」三個方面,在現今世界經濟洪流中起著啟示的作用。心言的〈道教宮觀走向商業化營運的思考〉則探討近年各地道教宮觀開始大力吸引旅客到訪,在商業化、旅遊化的趨勢下,加上管理模式的企業化,香港道觀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定位和掌握「法財侶地」的理財方向,防止過度的商業化營運,並希望每個壇堂都能緊握不忘初心和堅守道風的原則,不要迷失於利欲之中。朱耀光的〈人工智慧:重塑人類工作模式?〉不忘警告地指出以往人工智能只能處理特定的問題,現在卻可以執行廣泛的任務,近年愈來愈多產業已經依靠使用AI完成工作,可見在不久的將來,如果人不懂與AI協同工作,就不容易找工作了。
最後,在新的一年謹祝大家新春進步,祥和快樂!並祝願:
騰蛇吐信通尋天下祥和事
動巳朝陽普照世間快樂人

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 P1
【全真傳真】武當功課經 / P11
經濟•人心 / P2-3

【沿河慢步】人工智能(AI)加低空經濟帶來的好處 / P12

資本主義精神與道教財富觀 / P4-5
【香港地】祀蛇 / P13
道教宮觀走向商業化營運的思考 / P6-7
【中西會】人是否一種懺悔動物 / P14
人工智慧:重塑人類工作模式? / P8-9
【難道集】 謙虛與自卑 / P15
【道漫漫】新春道教存思法 / P10
【非常夢】機械「人」非人 / P16


 

督印:黃健榮 主編: 趙球大 出版:香港道教學院
地址:新界屯門青松觀路28號綜合大樓三樓 香港道教學院 電話:(852)23708870 電郵:hktc@daoist.org
2000 - 2019© 青松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